快速升降溫試驗箱因需實現 - 40℃~150℃甚至更寬溫域的極速切換,核心依賴復疊式制冷系統(由高溫級、低溫級壓縮機協同工作),而低溫段(通常≤-20℃)報錯多與制冷劑泄漏、復疊系統銜接故障直接相關。若不及時排查,不僅會導致設備無法達到目標低溫,還可能燒毀壓縮機。本文從 “故障現象定位→分模塊排查→修復驗證" 全流程,提供可落地的解決方案。
快速升降溫試驗箱的復疊系統中,低溫級常用 R23、R14 等制冷劑,這類制冷劑在低溫下易因管路振動、接口老化出現泄漏,需按 “檢漏→定位→修復" 三步排查:
壓力檢測:關閉設備總電源,等待 30 分鐘讓系統壓力平衡;找到復疊系統的高低壓表(通常在設備側面板),觀察低溫級低壓表讀數:正常靜態壓力(環境溫度 25℃時)應為 0.8~1.2MPa,若讀數<0.5MPa,大概率存在泄漏;若壓力正常,啟動設備運行 30 分鐘至低溫段(如 - 30℃),若低壓表讀數快速降至 0MPa 以下,可確認泄漏。
油跡觀察:
制冷劑通常與冷凍油混合循環,泄漏時會帶出油跡。重點檢查以下部位:低溫級壓縮機的進出管接口(易因振動松動);毛細管與蒸發器的焊接處(高溫焊接點易老化開裂);視液鏡接口(密封墊易磨損);
若發現管路表面有油污,用干凈抹布擦拭后標記,1 小時后觀察是否重新出現油跡,可定位泄漏點。
肥皂水檢漏:對疑似泄漏點(如接口、焊縫)涂抹肥皂水,若出現連續氣泡,可確認泄漏(適用于泄漏量較大的情況);
鹵素檢漏儀檢漏:將檢漏儀探頭貼近管路,若儀器報警(聲音或燈光提示),說明存在微小泄漏(建議每年定期用此方法全系統檢漏 1 次,預防隱性泄漏);
熒光檢漏:向制冷系統注入熒光劑,運行設備 2 小時后,用紫外線燈照射管路,泄漏處會發出熒光(適用于難以觀察的隱蔽管路,如箱體內部蒸發器)。
接口松動:關閉設備后,用扳手將接口螺母擰緊(力度適中,避免擰斷管路),再重新檢漏;
密封墊老化:更換同規格耐低溫密封墊(需選用 - 60℃以下耐候材質,如丁腈橡膠),安裝時涂抹少量冷凍油增強密封性;
管路焊接點泄漏:需由專業人員用氧焊補漏,補漏后需對系統抽真空(真空度需達到 - 0.1MPa 以下,保持 2 小時無回升),再按設備說明書加注對應型號制冷劑(不可混用不同類型制冷劑,如 R23 與 R404A 不可替換)。
復疊式制冷系統的高溫級(通常用 R404A/R507)為低溫級提供冷卻基礎,若兩者銜接失效,即使制冷劑無泄漏,低溫段也會報錯,需重點檢查 3 個關鍵部件:
蒸發冷凝器是高溫級的蒸發器、低溫級的冷凝器,若其內部結霜或堵塞,會導致冷熱交換失效:
排查步驟:關閉設備,拆除蒸發冷凝器外側的防塵網,觀察散熱翅片是否有油污、灰塵堆積(可用壓縮空氣吹除,壓力≤0.3MPa,避免吹彎翅片);若翅片無堵塞,啟動設備運行低溫段,觀察蒸發冷凝器表面溫度:正常情況下應均勻降溫,若局部出現 “結冰塊" 或 “溫度無變化",說明內部管路堵塞(可能是冷凍油變質凝固);
修復方案:若堵塞輕微,可向系統注入專用制冷系統清洗劑,循環 2 小時后排出;若堵塞嚴重,需更換蒸發冷凝器。
熱力膨脹閥負責控制低溫級制冷劑的流量,若閥芯卡滯或感溫包失效,會導致制冷劑無法正常供液,引發低溫段報錯:
排查步驟:運行設備至低溫段,用手觸摸低溫級蒸發器入口管路:正常應冰涼且結薄霜,若管路無溫度變化(常溫),可能是膨脹閥未打開;若管路結厚霜(甚至結冰),可能是膨脹閥開度過大;檢查膨脹閥感溫包:感溫包應緊密貼合蒸發器出口管路,若松動或被油污包裹,會導致溫度檢測不準,需重新固定并清理油污;
修復方案:若閥芯卡滯,可輕微敲擊膨脹閥閥體(力度需輕,避免損壞);若無效,需更換同型號膨脹閥(更換后需重新調整過熱度,通常為 5~8℃)。
部分設備因溫控參數設置不當,導致高溫級與低溫級運行不同步,引發低溫段報錯:
排查步驟:進入設備參數設置界面,查看 “復疊系統協同參數":正常情況下,高溫級應先啟動 10~15 分鐘,待其出口溫度降至 0℃以下后,低溫級再啟動;若低溫級啟動過早,會導致高溫級無法提供足夠冷卻,觸發報錯;檢查低溫級壓縮機延時啟動設置:若延時時間過短(如<5 分鐘),需調整為 10~15 分鐘,避免壓縮機頻繁啟停;
修復方案:按設備說明書重置溫控參數,或聯系廠家遠程協助校準協同邏輯(不可自行修改核心參數,避免系統紊亂)。
修復后啟動設備,設定低溫段目標溫度(如 - 40℃),觀察降溫過程:正常情況下,快速升降溫試驗箱(如 10℃/min 速率)應在 6~8 分鐘內從常溫降至 - 40℃,且溫度波動≤±1℃;運行 2 小時,觀察控制面板是否再報錯,高低壓表讀數是否穩定(低溫級低壓表在 - 40℃時應為 0.1~0.2MPa)。
進行滿載測試:放入與日常測試相同負載的樣品(如電池模組、電子元件),重復低溫段運行,驗證設備在帶載狀態下的穩定性(避免空載正常、帶載報錯的隱性問題)。
每月:檢查復疊系統高低壓表讀數,記錄靜態壓力(便于對比判斷泄漏);清理蒸發冷凝器防塵網;
每季度:用鹵素檢漏儀對低溫級管路全系統檢漏;檢查熱力膨脹閥感溫包固定情況;
每半年:更換制冷系統干燥過濾器(避免水分進入系統導致冰堵);檢查壓縮機油位(油位應在視油鏡 1/2~2/3 處,不足時補充同型號冷凍油);
每年:請廠家售后對復疊系統進行全面校準,包括溫控參數、壓縮機運行壓力、制冷劑純度檢測。
若排查中出現以下問題,不可自行處理,需聯系設備廠家售后,避免故障擴大:
低溫級壓縮機運行時發出 “異常噪音"(如金屬摩擦聲),可能是壓縮機軸承損壞;
檢漏時發現蒸發器、冷凝器管路破裂(非接口泄漏),需更換整根管路并重新抽真空注氟;
復疊系統報錯后,重啟設備仍立即停機,且無明確代碼(可能是主控板與制冷系統通訊故障)。
通過以上排查方法,可精準定位快速升降溫試驗箱低溫段報錯的 “制冷劑泄漏" 與 “復疊系統故障",既避免盲目維修導致的部件損壞,也能保障設備長期穩定運行,滿足極速溫變測試需求。
上一篇 : 高低溫試驗箱低溫結霜咋處理?原因分析 + 解決 + 預防方案
下一篇 : 熔融指數儀領域有啥?這些行業不能少